来源:
村夫日记
| 编辑:
村夫日记
| 日期:
2019-07-08
| 浏览:
866
大力发展县级医院势在必行,这一点与医保基金异地开支不断增大有一定关联。2016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者异地总就医人次为1645万人次,同比增长35%。异地住院人次为549万人次,同比增速达40%。这两项异地就诊的增速都明显超过职工医保参保者。2016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者的异地就诊费用一共为765亿元,占总基金开支的31%。异地就诊费用中,96%是异地住院费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异地均次住院费用为13433元,比城镇(乡)居民基本医保整体均次住院费用要高出达102%。
因此,过去几年政策一直都强调要推动大病不出县,而如果县级医院的实力不提升,是无法做到将病人留在县内医治的。卫健委2019年的政策强调建设县域医共体并要求通过城市医联体来推动县域医共体的发展,未来几年在多地会产生一轮新的县级医院发展。
县医院作为城乡服务的重要载体,实力上层次不齐,相差较大。东部发达地区的富裕县城的县级医院硬件条件较好,收入情况佳,有一定的人才基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地区居民收入也高,进城看病的难度低,且有最好的医疗资源在附近的一二线城市,因此要做到文件中的城乡就诊分开,仍较困难。
而欠发达地区的问题和东部不同,当地的县级医院在技术、人才上都较匮乏,如果无法先建设县级医院,提高服务能力,则根本无法留住病人。发展县级医院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需要资金上的直接支持,仅靠远程协作或医联体内的帮扶是无法完成的。
因此,城乡就诊分开并非靠设定目标就能达成,县级医院的技术实力和人才储备发展是两个先决条件。从目前县级医院发展的数据来看,和其他更大医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从县级综合医院来看,包括县级市属综合医院和县属综合医院,根据2017年的数据,这两类县级综合医院一共有3291家,总收入超过6100亿元。相比之下,地级市属综合医院有960家,2017年总收入为6037亿元,省属综合医院有245家,总收入为4246亿元。
两类县级综合医院的机构数量在2013年到2017年都是持续减少的,其中县级市属综合医院数量从2013年的1541家减少到2017年的1478家,县属综合医院则从1949家减少到1813家。
从总收入增速上来看,两类县级综合医院的总收入增速大都保持在10%左右。2017年,县级市属综合医院的总收入为3273亿元,同比增长11%,县属综合医院总收入为2829亿元,同比增长11%。不过,相比地级市、省属和委属综合医院12%到14%的增速,县级综合医院收入增速还是略慢一些。
县级综合医院的院均规模和地级市属、省属及委属综合医院相比有较大差距。2017年,县级市属综合医院院均收入为2.2亿,县属综合医院为1.56亿元,而地级市属和省属综合医院分别可以达到6.29亿元和17.3亿元。委属综合医院则更是高达47.3亿元。
从县级综合医院和其他类别综合医院的收入结构相比可以看出,财政补助占比明显高。两类县级综合医院2017年财政收入占比均为11%,地级市属综合医院、省属综合医院和委属综合医院分别为8%、6%和4%。同时,两类县级综合医院的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为33.7%和32.7%,略低于所有级别综合医院平均的34.1%,但是县级综合医院的检查占比明显高出其他类型综合医院,两类县级综合医院2017年检查占比分别为14.1%和14.6%,而地级市属综合医院、省属综合医院和委属综合医院分别为13.6%、11.6%和10.7%。
此外,县级综合医院的卫生耗材占比明显低于地级市属综合医院和省属综合医院。两类县级综合医院的卫生耗材占比分别为10.8%和9.5%,而地级市属综合医院、省属综合医院和委属综合医院分别为14.4%、19.4%和20.7%。
从上面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几点:
1.县级综合医院市场每年保持10%左右的规模增长,增速略低于其他级别的医院,尤其是地级市综合医院,2013年到2017年的年均收入增速达到了28%,可见更高级别医院仍在吸引病人和收入增长上有明显优势。
2.县级综合医院在单体规模上和其他级别综合医院的差距非常明显,要进一步建设县级医院,扩大规模,改善硬件需要大资金的投入。
3.县级综合医院的检查收入占比明显高于市场平均,这从侧面提示在药品改革的大环境下,使用检查来弥补药品缺口可能会持续。
4.县级综合医院卫生耗材占比明显低于高级别医院,提示在复杂治疗尤其是手术上能力仍和其他级别综合医院有一定差距。
总结来说,再投入是县级医院发展的关键。再投入的方面主要是人才培训,服务流程的改进,以及一些硬件提升。对人才的提升会消耗很多人力物力,目前的县级医院靠自身能力很难完成,但没有人才就没有病人,人才投入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的。